• banner1-1.png
    • banner1-4.png
    • banner1-5.png
  • 1.jpg
  • 黨建網 > 基層黨建
    浙江海寧西山社區以黨建引領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“火車頭”如何帶起一節節車廂
    發表時間:2023-11-15 來源:中國組織人事報

      一個老舊社區,擁有多大能量?能調動多少資源?為居民辦多少事?位于浙江海寧市硤石街道的西山社區給出了驚人答案。

      這里先后聚集了43家社會組織、2萬余名志愿者,十年間共發起 200多場公益慈善活動和43個項目,從走訪慰問、紅色代辦到養老托育、創業增收,服務范圍涵蓋居民生活方方面面,服務觸角甚至延伸到了全市乃至新疆、四川等地。社區由此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、全國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等10多項國字號榮譽。

      這個社區為何有如此大的“魔力”?背后有哪些基層治理的“法寶”?近日,記者走進西山社區一探究竟。

     

      群眾想什么,社區干什么 

      最近,西山社區隆興嘉苑小區居民迎來一件大喜事:6臺電梯集中開工,居民即將告別氣喘吁吁的爬樓生活,享受一鍵直達的便捷。

     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,不僅涉及巨額費用,還有因占用公共空間、樓層不同導致的意見不統一,推進起來困難重重。社區黨委書記金美鳳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連續奔忙2個多月,一邊協調電梯公司,一邊一個個樓道跑,挨家挨戶協商,有些人家甚至上門溝通了十幾個來回,總算達成一致,實現了眾多居民的迫切心愿。

      居家養老、幼兒托育、老舊小區更新改造、加裝電梯……細數社區辦成的一件件民生實事,居民無不豎起大拇指。

      “別看現在這么好,以前我們還經常登上海寧市的治理‘黑榜’?!苯鹈励P毫不諱言。西山社區地處老城區火車站附近和皮革城商圈,1.19平方公里中容納了1萬多名居民,其中外來工作生活的新居民占比超過一半。因為人員混雜、管理不善,這里一度亂象叢生、矛盾頻發。

      一次,因為勞資糾紛,大量新居民聚集聲討,甚至引發了傷人事件。等到社區工作人員趕到時,其中一位當事人憤憤不平地撂下一句話:“你們早干嘛去了?”這句話,深深刺痛了金美鳳:“社區提供的服務不精準,干部干得費勁,群眾卻不買賬?!?/p>

      痛定思痛,怎么讓居民尤其是新居民從“有事找老鄉”轉變為“有事找組織”,為大家打造一片溫馨家園?幾經討論,社區黨委明確工作理念:“老百姓想什么,我們就干什么!”

      先把居民需求摸清楚。金美鳳開門納諫,開通24小時“金姐熱線”,隨時傾聽群眾呼聲,社區干部、網格員等組建社情民意隊,變被動等待為主動上門。線上,搭建網格三級微信群;線下,設立樓道議事會、居民會客廳、協商驛站、民情茶吧等,匯集群眾的急難愁盼。

      從一個個心愿、一句句抱怨中,社區黨委梳理出一張動態更新的需求清單,居民的“難點”“槽點”成了社區工作的突破點。

      一些老舊小區停了很多廢棄電瓶車,既煞風景又擠占公共空間,社區組織人員清理,還發動居民眾籌桌椅板凳,扮靚了小區環境,讓居民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。社區里老人多,經常做一頓飯吃好幾天,社區開辦“愛心食堂”,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飯上門,讓老人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熱乎的飯菜。很多新居民缺乏歸屬感,社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,邀請大家參加,一步步拉進他們與社區的距離……

      民有所呼,我有所應,一項項暖心實事被居民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。

      發現居民經常有疏通管道、維修水電等需求,社區黨委發動小區物業和在職黨員組建“小小螺絲釘”服務團隊,居民一打電話,他們第一時間快速出動,僅僅一年就開展了2200多次義務維修。數字背后是居民滿滿的認可和感動,小區物業費收繳率由不足30%提升至98%。

     

      壯大“后援團”,一呼百應解民憂 

      一到暑假,西山社區新居民的孩子們就迎來了他們最盼望的時刻,每天都會早早來社區“愛心教室”報到。這里有大學生志愿者輔導作業,有生動有趣的講座,還有專人組織去瞻仰南湖紅船、觀錢塘大潮,參觀科技館、博物館等,孩子們過得充實開心,父母則省心放心。

      這間“愛心教室”是西山社區為解決新居民子女暑期托管問題而設立的,至今已運行14年,鏈接起海寧義工、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等多家公益團體,先后吸引5000多人次志愿者參與,累計為4200多名兒童提供暑期托管、文化輔導、社會實踐等服務。

      一邊是萬人社區的千般需求,一邊是城市社區缺人缺錢缺資源的困境,看似兩難的矛盾,早已被西山社區巧妙化解,秘密就藏在社區強大的“后援團”里。

      針對社區人手不足、力量不夠等問題,2008年,西山社區成立海寧市首個社區社會組織——溫馨港灣新居民服務中心及其黨支部,搭建孵化平臺,鏈接社會資源,匯聚更多力量為群眾服務。

      遍布全市的新居民中有不少熱心公益、有威望的人,社區多方聯絡,發動他們組建“潮鄉家園”新居民調解委員會、“鄉幫寧”新娘舅幫幫團等,發揮鄉音鄉情的優勢,把矛盾化解在一線。張清平就是其中一位,在海寧創業多年,他不僅在事業上有所收獲,還在社區的動員下開啟了志愿服務之路:“作為一名黨員,能夠為基層治理盡一份力,很有成就感?!?/p>

      有了孵化平臺,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為了確保每一個培育和入駐的社會組織都能朝著正確的方向運行,西山社區黨委通過“雙向進入、交叉任職”等方式強化組織領導,主動為社會組織匹配資源,提供配套支持,搭建成長通道,增強社會組織的歸屬感。

      在西山社區乃至整個海寧市,潮鄉救援隊都堪稱“網紅”組織:隊員中三分之一是辦企業的,卻活躍在尋找走失老人、清理馬蜂窩等救援搶險服務一線,隊伍從最初5名隊員迅速壯大為306名,如今已單獨建立了黨支部?!案鐓^黨委,我們這群人從以前比豪車到現在比救人,真正找到了人生的價值?!秉h支部書記、隊長倪海東感慨萬千。

      隨著入駐的社會力量越來越多,西山社區深化大黨委制,通過黨建聯建把各類社會組織、各方力量、各種資源凝聚在一起,合力參與到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項目中去。

      社區有需要,“后援團”隨時“一呼百應”。近20年來,西山社區先后培育43家社會組織,鏈接147家公益團隊以及2.1萬余名志愿者,發起200多場公益慈善活動和43個項目,不少項目從這里走向了全市乃至其他地方?!靶〉桨僭话训摹D角愛心椅’,大到一次50萬元的換肝手術費,甚至動輒百萬元資金的大型公益項目,只要社區一發起,很快就會被‘秒殺’一空?!苯鹈励P自豪地說。

     

      干群一條心,幸福家園攜手創 

      群眾既是社會治理的受益者,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。這句話在西山社區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
      走進西山社區,新開發的幸福家園黨群綜合體人氣旺盛。4300平方米的空間里,愛心聯盟運行陣地、愛心餐廳、衛生服務站、睦鄰托育中心、老年活動室等功能區逐一分布,居民的需求在這里幾乎都能得到滿足:喜歡文體的有舞蹈隊、腰鼓隊、乒乓球隊、戲曲隊;需要家電維修、理發等服務,有黨員志愿者服務隊;老人需要關愛,可以找空巢老人志愿服務隊;遇到困難和問題,還有鄰里幫幫團……

      周到細致的服務帶給居民滿滿的幸福,越來越多居民從接受服務到提供服務,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和服務中來。幾年前的暑假,新居民姚大江的女兒被社區從老家接來和他團聚,還參加了“愛心教室”的暑期托管。為了回報社區,姚大江發揮手藝優勢,義務給社區里的老人提供房屋涂白、補墻等服務,還加入了愛心聯盟、新居民聯合會等社會組織,把愛心傳遞給更多人。

      群眾自治的“化學反應”也在發生,以前是“干部干、群眾看”,現在“自家的事情,自家來處理”,居民日益成為社區治理的真正主角。老舊小區更新改造,改哪些、怎么改,黨員帶頭做工作,居民共同商量著來,有話好好說,有事大家干。一些居民原來總愛給社區“找茬”“挑刺”,社區邀請他們成立“工程改造監督團”,從決策開始到竣工驗收,全程參與、密切跟蹤,最終改造工程得以“零投訴”完成。

     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社區治理也在不斷升級迭代。依托數字賦能,西山社區成了海寧民生綜合體“駕駛艙”、“益呼應”服務平臺、“同心共富”社會服務應用場景的總樞紐,開始了從“有呼必應”到“未呼先應”的探索。

      “以‘益呼應’志愿服務平臺為例,社區為獨居老人免費配備智能手環,小到購買生活用品,大到身體不適呼救,都可通過手環按鍵,由平臺派發給志愿者即時處理,打造‘1次按鍵3分鐘回應10分鐘到達’的服務閉環?!鄙鐓^工作人員柳燦介紹,手環的基礎健康監測數據還會實時傳回平臺,實現在線動態監測。

      在硤北里小區,已經90歲高齡的蔣萍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這里,她舍不得搬走,子女只好常來探望。好在社區志愿者會定期上門,打掃衛生、護理身體、陪她聊天?!吧鐓^就像我的娘家,在這里住著踏實、舒心?!?/p>

      干群一條心,攜手共創幸福家園。在居民眼中,西山社區黨委就像“火車頭”,帶起一節節車廂,載著居民的需求一路向前。(本報記者 吳葉柳)

    網站編輯:白夢潔
    黨建網出品

    友情鏈接